精神疾病是否遗传给下一代不能一概而论,通常与疾病类型、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有关。多数精神疾病存在遗传倾向,但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1、遗传因素
部分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等存在较高遗传度。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约80%,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10倍,这可能与多基因遗传及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相关。但携带易感基因不等于必然发病,仍需环境因素触发。
2、环境因素
成长环境、重大应激事件等对发病起关键作用。如童年创伤可使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增加3倍,孕期感染、围产期并发症等生物因素也可能影响大脑发育。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显著降低遗传易感者的发病概率。
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可通过定期心理评估、保持规律作息、避免酒精依赖等方式降低风险。若出现情绪持续低落、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,通过基因检测、心理量表等评估手段进行早期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