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生化检测中出现指标异常,通常提示肝脏存在损伤或功能障碍。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药物损伤以及胆道疾病等,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。
1、定义解析
肝功能异常主要指血液中ALT、AST、GGT等肝酶升高,或胆红素、白蛋白等蛋白质代谢指标异常。这些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脏合成、代谢功能状态,但需排除检验误差可能。
2、常见病因
病毒性肝炎如乙肝、丙肝可导致肝细胞受损。长期饮酒或药物滥用会引发酒精肝、药物性肝损伤。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、自身免疫性肝炎也会影响肝功能。胆道梗阻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常伴随碱性磷酸酶升高。
3、症状表现
轻度异常可能无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。典型体征包括皮肤巩膜黄染、肝掌蜘蛛痣。严重时可能出现腹水、凝血功能障碍等失代偿表现。
4、检查方法
除常规肝功能检查外,需进行肝炎病毒筛查、肝脏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。对于长期异常者,可能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。定期复查指标可监测病情变化。
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,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。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,控制体重,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。建议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,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,并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