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盗汗是什么意思?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盗汗是指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,醒后汗止的现象,可能与更年期综合征、感染性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原因有关。若长期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

1、更年期综合征

女性在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,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出现夜间潮热、盗汗等症状,还可能伴随情绪波动、失眠等表现。日常可通过调节情绪、保持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,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、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。

2、感染性疾病

结核病是引起盗汗的常见感染性疾病,由于结核杆菌释放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,患者可能出现夜间低热、盗汗,并伴有咳嗽、消瘦等症状。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异烟肼片、利福平胶囊、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,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。

3、内分泌疾病

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,导致基础代谢率增高,常出现怕热、多汗等症状,夜间也可能出现明显盗汗,并伴心悸、手抖、体重下降等表现。临床通常使用甲巯咪唑片、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,或进行放射性碘治疗。

长期服用抗抑郁药、退热药等药物时,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性盗汗。若调整睡眠环境温度、减少被褥厚度后仍持续出现夜间汗多,或伴随发热、体重减轻等情况,建议到内分泌科或感染科就诊,通过血常规、甲状腺功能、胸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