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,主要由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、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。其胸痛症状通常比稳定型心绞痛更剧烈、更频繁,且可能在静息状态下发作。
胸痛持续时间常超过20分钟,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,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、下颌等部位。部分患者伴随恶心、出汗或呼吸困难,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进展为心肌梗死。
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薄且脂质核心大,在炎症反应、血压波动等因素刺激下易发生破裂。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非阻塞性血栓,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。常见诱因包括情绪激动、寒冷刺激、未控制的高血压等。
除典型症状外,需结合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、心肌酶谱轻度升高(不超过正常上限2倍)等检查。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血管狭窄程度,约60%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。
紧急处理需给予双联抗血小板(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)、抗凝(低分子肝素)及抗缺血治疗(β受体阻滞剂)。中高危患者建议24-7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,血管条件差者可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。出院后需严格控制血脂(LDL-C小于1.8mmol/L)并规律随访。
该疾病属于心血管急症,发病后1个月内心肌梗死风险达10%-20%,确诊后应立即就医。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,但需长期坚持二级预防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