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通常可以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退热、补充水分等方法缓解,但需根据体温及病因选择合适措施。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妙招:
1、物理降温
体温未超过38.5℃时可用冷敷额头、温水擦拭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,通过体表散热降低温度。退热贴通过凝胶层持续释放水分蒸发带走热量,适合儿童使用。避免用酒精擦拭,以免刺激皮肤。
2、药物退热
体温超过38.5℃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、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双氯芬酸钠栓等解热镇痛药。儿童需选用适合剂型,如混悬滴剂或颗粒剂,注意两次用药需间隔4-6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。
3、补充水分
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,建议每小时饮用100-200ml温开水或淡盐水,维持电解质平衡。可适量饮用鲜榨果汁补充维生素,但糖尿病者需控制糖分摄入。
4、调节环境
保持室温在24-26℃之间,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%-60%,穿着透气棉质衣物,通过空气流通促进散热。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积热。
若体温持续3天未降或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等症状,应及时到感染科或急诊科就诊。用药需严格遵循说明书剂量,儿童、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退热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