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痰浊是什么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痰浊是中医理论中的病理产物,通常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黏稠、浑浊物质,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。其形成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:

1、脾虚失运

脾主运化水湿,若饮食不节或久病伤脾,导致脾虚无法运化水液,水湿停滞凝聚成痰浊。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大便稀溏等症状,痰液多呈白黏状。日常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,适当食用山药、茯苓等健脾食材。

2、肺失宣降

肺为水之上源,主管通调水道。外感风寒或燥热侵袭肺脏,导致肺气失宣、津液输布异常,痰浊内生。常见咳嗽痰多、胸闷气促,痰色可随病邪性质呈现白、黄或带血丝。需注意保暖防寒,减少吸烟等伤肺行为。

3、肾阳不足

肾阳为全身阳气根本,若肾阳虚衰无法温化水液,水湿上泛则形成痰浊。此类痰浊多伴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等肾虚症状,痰质清稀量多。冬季需加强腰部保暖,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。

痰浊具有重浊黏滞、致病广泛的特点,既可停滞于肺引发咳喘,亦可蒙蔽心窍导致眩晕神昏,或流注经络形成结节包块。无形之痰更易引发复杂病症,如痰瘀互结可诱发胸痹、中风等疾病。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气机通畅,痰湿体质者应限制肥甘厚味摄入。若出现持续咳痰、体倦嗜睡、舌苔厚腻等表现,建议及时就诊进行体质辨识与中药调理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