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接触水银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方式和剂量。水银在常温下易挥发为蒸气,可通过呼吸道、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,引发急慢性中毒。
皮肤接触液态金属汞时,若仅为少量且短暂接触,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吸收,但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性皮炎,表现为红肿、瘙痒等症状。若皮肤存在伤口或长期接触,可能增加汞吸收风险。吸入汞蒸气是最危险的接触途径,蒸气经肺部快速进入血液循环,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,出现头痛、震颤、失眠等症状,严重时引发肾脏损害或呼吸衰竭。
误食金属汞因胃肠道吸收率低(不足0.01%),通常不会引起急性中毒,但可能造成消化道刺激。需警惕的是有机汞化合物(如甲基汞)摄入,其毒性强且易蓄积在神经系统。接触水银后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,用硫磺粉覆盖散落汞珠降低挥发,沾染皮肤需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。出现头晕、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汞和尿汞水平,驱汞治疗常用二巯丙磺钠等药物。
日常接触水银温度计破碎等情况时,避免用吸尘器或扫帚清理,防止汞滴扩散加剧挥发。建议佩戴手套用硬纸板收集汞珠密封处理,保持室内通风24小时以上。慢性职业暴露者需定期进行尿汞监测和神经功能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