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心因性疾病有哪些

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

心因性疾病通常包括焦虑症、抑郁症、躯体形式障碍、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适应障碍等。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,需通过专业手段干预。

1、焦虑症

焦虑症患者常因长期压力或心理冲突出现过度担心、紧张等症状,可能伴随心悸、出汗等躯体反应。治疗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、文拉法辛、劳拉西泮等药物,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心理状态。

2、抑郁症

该病多由重大生活事件或慢性应激引发,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等核心症状。临床常用舍曲林、氟西汀、米氮平等抗抑郁药物,同时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建社会功能。

3、躯体形式障碍

患者会因心理问题反复出现头痛、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,但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。治疗多采用度洛西汀、阿普唑仑、奥氮平等药物缓解症状,联合正念疗法调整认知模式。

4、创伤后应激障碍

多发生于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,典型症状包括创伤再体验、回避行为等。除使用氟西汀、帕罗西汀、喹硫平等药物外,眼动脱敏疗法等特殊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治疗价值。

5、适应障碍

在环境改变或应激事件后3个月内出现情绪行为异常,可能伴随睡眠障碍。短期应用唑吡坦、艾司唑仑等助眠药物,同时通过问题解决疗法帮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。

存在情绪异常或躯体不适时,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,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根据病情变化优化治疗方案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