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肌瘤的分型主要包括浆膜下肌瘤、肌壁间肌瘤、黏膜下肌瘤以及特殊类型肌瘤等。不同分型的肌瘤在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上存在差异,需结合具体情况评估。
1、浆膜下肌瘤
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,突出于子宫表面。这类肌瘤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,导致尿频、便秘等症状。部分浆膜下肌瘤仅通过蒂部与子宫相连,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,可能发生蒂扭转引起急性腹痛。
2、肌壁间肌瘤
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,周围被肌层包围。这是最常见的类型,约占60%-70%。较小的肌壁间肌瘤可能无症状,但随着体积增大可能导致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,甚至影响宫腔形态。
3、黏膜下肌瘤
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,突出于宫腔内。这类肌瘤最容易引起月经改变,如经量显著增多、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,长期失血可能导致贫血。部分黏膜下肌瘤可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。
4、特殊类型肌瘤
包括阔韧带肌瘤和宫颈肌瘤。阔韧带肌瘤位于子宫侧壁向阔韧带内生长,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;宫颈肌瘤位于宫颈部位,可能影响分娩或导致排尿困难。
若发现子宫肌瘤,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监测其变化。当肌瘤引起明显症状(如异常出血、压迫症状)或影响生育时,需及时就诊妇科,根据肌瘤位置、大小及患者需求选择药物保守治疗、聚焦超声消融或手术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