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型流感儿童的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,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患儿的最有效药物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、退热药、止咳化痰药等,同时需注意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。
1、抗病毒治疗
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乙流的核心治疗药物,如奥司他韦颗粒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。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,用药疗程通常为5天,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。
2、退热治疗
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。两种药物间隔至少4小时使用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,蚕豆病患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。
3、止咳化痰
对于剧烈咳嗽患儿,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。婴幼儿应慎用中枢性镇咳药,痰多者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。
4、补液治疗
存在脱水症状时可口服补液盐Ⅲ,持续高热伴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补液。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程度调整,需监测尿量和皮肤弹性变化。
5、其他治疗
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。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,重症病例需住院进行氧疗和生命支持。
乙流患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奥司他韦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和腹痛,服药期间需观察精神反应。治疗期间保持室内通风,给予易消化饮食,体温骤升或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。建议在流感季前接种疫苗,接触感染者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