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血管斑块是如何形成的

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血管斑块的形成主要与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导致脂质沉积、血管内皮损伤,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。

1、高脂血症

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时,脂质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,逐渐形成脂质条纹。随着时间推移,脂质核心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,最终形成粥样斑块。患者可能伴随头晕、胸闷等症状,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、瑞舒伐他汀钙片、辛伐他汀片等药物调节血脂。

2、高血压

长期高压血流冲击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,使血管通透性增加,加速脂质向血管壁浸润。同时血压升高会激活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,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心悸等症状,常用氨氯地平片、缬沙坦胶囊、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降压药物治疗。

3、糖尿病

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,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。胰岛素抵抗还会促进脂肪分解,增加游离脂肪酸浓度,加剧脂质沉积。患者常伴有多饮、多尿等症状,通常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、阿卡波糖片、达格列净片等药物控制血糖。

4、吸烟

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,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。一氧化碳还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,加剧内皮细胞缺氧损伤。焦油中的自由基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。

5、遗传因素

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脂代谢异常,APOB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。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早,斑块进展速度较快,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。

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、冠状动脉CTA等检查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,保持规律运动,严格戒烟限酒。若已确诊动脉斑块,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,并定期复查血脂、血糖等指标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