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血压的判断通常需要结合血压测量数值、症状评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,不能仅凭单一指标确诊。若血压持续偏低并伴随不适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。
血压测量是判断低血压的基础方法。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-139mmHg、舒张压60-89mmHg,当静息状态下收缩压≤90mmHg和(或)舒张压≤60mmHg时可能提示低血压。但需注意测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,袖带位置与心脏平齐,且需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确认。
症状评估对判断低血压有重要参考价值。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目眩、视物模糊、疲乏无力等,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、冷汗、晕厥等休克前兆表现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时,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≥20mmHg或舒张压下降≥10mmHg,并伴随脑供血不足症状具有诊断意义。
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低血压病因。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,电解质检测排查低钠血症,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。对疑似内分泌性低血压患者,需进行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。动态血压监测可记录24小时血压波动规律,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低血压。
若日常监测发现血压偏低且伴有明显不适,特别是出现晕厥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,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倾斜试验、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等专项检查。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突然改变体位,适当增加水和盐分摄入有助于改善部分低血压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