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进水可以通过侧头单脚跳、棉签吸干水分、滴耳液等方法处理,必要时需就医取出。若操作不当或继发感染,可能需进一步治疗。
1、侧头单脚跳
这是最常用的物理排出方法。患者可将进水一侧耳朵朝下,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促使水分流出,同时轻轻牵拉耳廓帮助耳道伸直,促进液体排出。此方法适合刚进水且未出现耳闷、疼痛的情况。
2、棉签吸干水分
用消毒棉签轻柔伸入外耳道口,通过棉纤维吸附水分。操作时需确保棉签仅接触耳道口,避免深入耳道损伤鼓膜,尤其儿童耳道较短更需谨慎。此方法适合耳道口残留少量水的情况。
3、滴耳液辅助
若水分滞留超过24小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%过氧化氢滴耳液,利用其发泡特性分解水分。滴入后保持侧卧3分钟再擦拭,但鼓膜穿孔者禁用。
4、就医处理
当出现耳痛、听力下降或持续耳闷时,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专业工具清理。医生会使用耳内镜观察,配合吸引器吸出水分,若继发感染需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。
日常需注意游泳时佩戴耳塞,沐浴后及时擦干耳廓。若自行处理无效或出现耳鸣、流脓等症状,建议48小时内就诊,避免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。切勿强行掏耳导致外耳道划伤,反而增加感染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