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体期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结束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阶段,通常为月经周期的第15天到第28天,持续时间约14天左右,但存在个体差异。
1、黄体期的定义
黄体期始于排卵后,此时卵巢内的卵泡转变为黄体。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,这两种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,使其增厚并维持内膜稳定性,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。若未受孕,黄体会逐渐退化。
2、持续时间特点
黄体期通常固定为14天左右,但因人而异。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(如28天周期),黄体期多在第15-28天;周期较短或较长的女性,黄体期仍保持约14天,变化主要发生在卵泡期。临床可通过基础体温监测(排卵后体温上升0.3-0.5℃)或孕酮检测确认黄体功能。
3、生理变化表现
此阶段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、情绪波动、食欲增加等症状,与孕激素水平升高有关。部分女性会感觉基础体温持续高于排卵前,这种高温相可持续至月经来潮前1-2天。若黄体功能不足,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。
建议女性通过记录基础体温或使用排卵试纸监测周期,若出现黄体期异常缩短(小于11天)、经前点滴出血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。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影响内分泌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