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滋病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、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、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整合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。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和免疫状态制定。
1、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
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,阻止病毒DNA合成。常用药物包括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、拉米夫定片、阿巴卡韦片等,需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。
2、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
通过直接结合病毒逆转录酶,干扰其功能。临床常用依非韦伦片、奈韦拉平片、利匹韦林片等,可能引起皮疹、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,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。
3、蛋白酶抑制剂
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,阻止病毒颗粒成熟。常用药物有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、达芦那韦考比司他片、阿扎那韦胶囊等,通常需联合利托那韦等增效剂使用以提高血药浓度。
4、整合酶抑制剂
通过阻止病毒DNA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发挥作用。多替拉韦钠片、拉替拉韦钾片、比克替拉韦钠片等属于此类新型药物,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。
艾滋病患者需严格按时按量服药,漏服或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毒耐药。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CD4+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,同时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血脂异常、骨质疏松等长期副作用。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