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酒后手抖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酒精性震颤、戒断反应、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因素有关。长期饮酒者出现手抖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代谢生成乙醛,若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能因乙醛刺激神经系统,导致手部肌肉不自主震颤。这种手抖通常呈一过性,随着酒精代谢完成可自行缓解,常伴有面色潮红、心率加快等症状。
2、酒精性震颤
长期饮酒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,使γ-氨基丁酸受体敏感性下降,饮酒后出现双手细微震颤。震颤多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展至全身,可伴随步态不稳、眼球震颤等共济失调表现,需通过戒酒及营养神经治疗改善。
3、戒断反应
长期酗酒者突然停饮24-72小时后可能出现震颤谵妄,表现为大幅度扑翼样震颤,伴有心悸、出汗等自主神经亢进症状。此时需及时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片、劳拉西泮片等进行替代治疗,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。
4、慢性酒精中毒
持续5年以上酗酒可能引发小脑萎缩,出现意向性震颤(拿取物品时抖动加剧)。这类震颤需通过甲钴胺片、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康复训练,戒酒6-12个月后震颤程度可能减轻。
若饮酒后手抖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伴有意识障碍,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。需注意苯二氮䓬类药物存在成瘾性,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用,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,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