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冰乙酸有哪些危害

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冰乙酸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灼伤、呼吸道刺激、消化道损伤、环境污染以及长期健康危害等,日常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使用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1、腐蚀性危害

冰乙酸具有强腐蚀性,接触皮肤或黏膜可能引起化学性灼伤,表现为红肿、疼痛、水疱甚至组织坏死。眼部接触可导致角膜损伤,严重时影响视力。

2、吸入性危害

挥发的冰乙酸蒸气会刺激呼吸道,引发咳嗽、咽喉疼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高浓度吸入可能诱发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,出现胸闷、喘息等急性反应。

3、误服危害

误服后会对口腔、食道及胃部黏膜造成腐蚀损伤,伴随剧烈腹痛、恶心呕吐,严重时可引发消化道穿孔。摄入量超过1克/公斤体重可能危及生命。

4、环境危害

未经处理的冰乙酸废液会污染水体,改变水体pH值,导致水生生物死亡。土壤污染可能破坏微生物群落,影响农作物生长。

5、长期健康影响

长期接触低浓度冰乙酸可能引发慢性支气管炎、牙齿酸蚀症。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接触可能损伤肝肾,但人类致癌性尚未明确证实。

接触冰乙酸后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,误服者禁止催吐,应及时饮用牛奶或蛋清保护黏膜,并携带产品标签立即就医。操作时应穿戴防护服、护目镜及防毒面具,作业场所需配备应急冲洗装置和通风系统。废弃处理应遵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,交由专业机构处置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