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PV感染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,主要与性接触传播、间接接触传播、母婴传播、免疫力低下、皮肤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。该病毒可导致皮肤黏膜病变,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。
1、性接触传播
HPV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。病毒可通过生殖器、肛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接触传播,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、无保护性行为或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。感染后可能出现尖锐湿疣、宫颈病变等表现,需遵医嘱使用干扰素栓、保妇康栓等药物,或通过激光、冷冻等方式去除疣体。
2、间接接触传播
接触被HPV污染的衣物、浴巾、马桶等物品可能导致间接感染。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短暂存活,若接触后未及时清洁手部或皮肤存在微小破损,可能引发感染。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共用贴身物品,同时可通过接种HPV疫苗进行预防。
3、母婴传播
孕妇感染HPV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,导致婴幼儿喉乳头状瘤等疾病。孕期发现感染需定期监测,分娩方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。产后新生儿出现异常声嘶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诊。
4、免疫力低下
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时,机体清除HPV能力下降,易发生持续感染。此类人群可能进展为宫颈癌、外阴癌等,需加强免疫力并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药物,定期进行宫颈TCT和HPV筛查。
5、皮肤黏膜损伤
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时,HPV更易通过微小创口侵入基底层细胞,造成潜伏感染。日常需避免在公共浴池赤足行走、接触可疑皮损部位,若发生寻常疣、扁平疣等病变,可外用氟尿嘧啶乳膏或咪喹莫特乳膏治疗。
感染HPV后需避免焦虑,多数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免疫力在1-2年内清除病毒。建议21岁以上女性每3年进行宫颈癌筛查,适龄人群接种九价HPV疫苗。保持单一性伴侣、正确使用避孕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,出现异常出血或皮肤赘生物应及时就诊皮肤性病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