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暑通常会出现头晕、恶心、高热、皮肤干燥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,需及时识别和处理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,表现可能有所差异,早期干预有助于避免症状加重。
1、头晕
中暑初期由于体温调节失衡,脑部供血不足,患者常感到头晕或头重脚轻,可能伴随站立不稳、眼前发黑等表现。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,转移到阴凉处休息。
2、恶心
高温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,患者易出现恶心、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,严重时可能伴随腹痛或食欲减退。需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,避免脱水。
3、高热
核心体温升高是典型表现,患者腋温常超过40℃,皮肤触感发烫。这是由于散热机制失效,体内热量蓄积所致,需立即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冰袋冷敷降温。
4、皮肤干燥
重度中暑时汗腺功能衰竭,患者皮肤呈现潮红但无汗液分泌,触摸有灼热干燥感。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危重,需紧急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和药物降温。
5、意识模糊
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可能出现谵妄、嗜睡或昏迷,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、言语混乱甚至抽搐。这种情况属于热射病范畴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在等待过程中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。
若出现上述症状,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,解开衣物并用冷水擦拭腋窝、颈部等大血管处。轻度中暑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,但出现高热不退或意识障碍时,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心电监护、降温及支持治疗,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