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源性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、下肢水肿、胸痛、心悸以及乏力等症状,这些表现与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。具体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类型有所不同,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。
1、呼吸困难
患者常在活动或平躺时出现气促、喘憋,严重时夜间可能因阵发性呼吸困难惊醒,需坐起缓解。这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出,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。
2、下肢水肿
足踝、小腿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,按压后皮肤回弹缓慢。心脏输出量下降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,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,通常下午加重,晨起减轻。
3、胸痛
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,可能向左肩、下颌放射,常见于冠心病患者。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,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5分钟需警惕心肌梗死。
4、心悸
患者自觉心跳沉重、过快或不规律,常伴出汗、焦虑。心律失常或心脏扩大时,心肌收缩力改变会导致心搏异常,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类型。
5、乏力
日常活动耐量下降,轻微动作即感疲倦,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有关。患者可能出现指甲、口唇发绀等末梢循环不良表现,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正常时出现发绀提示严重心功能不全。
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、心肌酶谱等检查。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钠盐摄入,监测体重变化,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,遵医嘱规律用药并定期复查心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