槟榔肝通常指长期咀嚼槟榔引起的肝脏损伤,属于槟榔相关性肝病的范畴。其本质是槟榔中的生物碱等成分对肝细胞造成毒性作用,导致肝功能异常或结构改变。
槟榔中的槟榔碱、槟榔次碱等成分需经肝脏代谢,长期摄入可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、炎症浸润甚至纤维化。患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、乏力、食欲下降等症状,部分伴有皮肤巩膜黄染。临床诊断需结合肝功能检测(如ALT、AST升高)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。治疗上首要措施为彻底戒除槟榔,同时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素胶囊、复方甘草酸苷片、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保肝药物,促进肝细胞修复。
若存在长期槟榔咀嚼史且出现上述症状,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。日常需严格避免槟榔摄入,保持清淡饮食,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。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服用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或保健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