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眼压范围一般为10~21毫米汞柱(mmHg),具体数值可能因测量方式、昼夜波动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存在不同,需结合临床评估。部分人群可能眼压处于正常范围但已出现视神经损害,需医生综合判断。
1、正常范围
临床通常将10~21mmHg视为正常眼压区间,该标准基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测量结果。不同测量设备可能存在轻微差异,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值可能略低,但总体波动范围较小。
2、昼夜波动
眼压存在生理性波动,单日波动幅度通常不超过3~6mmHg。多数人群在清晨时段眼压较高,午后逐渐下降,这与房水生成和排出的昼夜节律相关。若24小时内眼压波动超过8mmHg,需警惕病理性改变。
3、个体差异
部分人群基础眼压可能长期略高于或低于标准范围,但未出现视神经萎缩、视野缺损等病理改变。此时需结合角膜厚度、眼底C/D比值、视野检查等指标综合评估,不能单纯以数值界定是否正常。
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常规眼压测量,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、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。若出现视物模糊、虹视、眼胀头痛等症状,应及时到眼科进行房角镜、OCT等专项检查,早期发现异常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