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可能是过敏反应、感染因素、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,具体病因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。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、红斑,并伴有瘙痒感。
1、过敏反应
荨麻疹最常见的病因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I型变态反应。常见过敏原包括海鲜、蛋类、青霉素类药物等,这些物质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,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。患者可能出现眼睑肿胀、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,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、盐酸西替利嗪胶囊、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治疗。
2、感染因素
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、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都可能诱发荨麻疹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,引发炎症介质释放。此类患者常伴有发热、咽痛等感染症状,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3、物理刺激
寒冷、日光照射、皮肤受压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。摩擦部位可能出现条状风团,温度变化引发的荨麻疹通常在接触刺激源后数分钟内发作。这类患者需避免诱发因素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、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外用药缓解症状。
日常需注意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,避免搔抓皮肤。若出现喉头水肿、胸闷等严重过敏反应,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。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,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,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