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里的邪气是什么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中医里的邪气主要指外感或内生的致病因素,可扰乱人体正常生理功能。常见的邪气包括风邪、寒邪、暑邪、湿邪、燥邪、火邪以及疠气等,需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调理。

1、风邪

风为阳邪具有升发特性,易侵袭人体头面部等阳位,表现为头痛、鼻塞等症状。其致病特点为发病迅速且病位游移不定,如风疹引起的皮肤瘙痒位置变化。风邪常与寒、湿等邪气结合形成风寒、风湿等复合病邪。

2、寒邪

寒性凝滞易致气血运行不畅,常见关节冷痛、畏寒肢冷等症。其收引特性可导致毛孔闭塞引发无汗,或筋肉拘急出现肢体屈伸不利。寒邪侵袭脾胃时易出现腹痛腹泻等里寒证候。

3、暑邪

作为夏季特有的阳邪,具有炎热升散特性,易耗气伤津引发高热、口渴、多汗等症状。暑多挟湿可致身热不扬、胸闷呕恶等症,严重时可致突然昏倒的中暑证候。

4、湿邪

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,常见头身困重、四肢酸楚等症状。其趋下特性易导致下肢水肿、带下量多等症。湿邪困脾时可见脘腹胀满、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
5、疠气

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素,可通过空气、接触等途径传播,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、症状相似、传染性强等特点。这类病邪引发的温疫疾病需要及时隔离和针对性治疗。

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正气,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。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、关节疼痛或异常汗出等症状,建议到正规中医机构进行脉诊和舌诊,辨证后使用祛风散寒、清热除湿等相应中药调理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