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骨疼可能与盆腔炎、泌尿系统结石、骨关节炎、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有关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时,需通过相关检查排查疾病风险,避免延误治疗。
1、盆腔炎
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,常见症状包括下腹坠痛、腰骶酸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。疼痛可能在性生活或劳累后加重,部分患者伴随发热、寒战等全身症状。治疗时一般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盐酸多西环素片、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,急性期需卧床休息。
2、泌尿系统结石
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引发放射性疼痛,表现为盆骨区绞痛,常伴随血尿、排尿困难等症状。体积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、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促进排出,疼痛剧烈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。结石直径较大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。
3、骨关节炎
长期劳损或年龄增长导致的关节退变可能累及盆骨周围,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、关节僵硬。治疗多采用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,配合热敷、超声波等物理治疗。肥胖患者需减重以减轻关节负荷。
4、股骨头坏死
该病早期表现为髋部及盆骨区隐痛,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行走困难、关节活动受限。早期可通过限制负重、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延缓进展,中晚期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恢复功能。
出现盆骨疼痛需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。建议完善血常规、骨盆X线、CT或核磁共振检查,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规范治疗。自行服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,延误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黄金治疗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