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肠炎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、炎症性肠病、放射性损伤、异物刺激以及免疫因素等。若患者出现相关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
1、感染
细菌、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直肠炎的常见诱因,如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侵袭直肠黏膜,可能引起局部充血、糜烂。患者常伴随腹泻、黏液脓血便等症状,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。
2、炎症性肠病
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疾病累及直肠时,可能引起慢性炎症反应,导致黏膜溃疡、隐窝脓肿等病理改变。此类患者需长期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、泼尼松片、硫唑嘌呤片等。
3、放射性损伤
盆腔部位的放射治疗可能损伤直肠黏膜,导致放射性直肠炎,表现为便血、里急后重等症状。通常需使用蒙脱石散、康复新液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保护黏膜、调节肠道菌群。
4、异物刺激
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嵌顿、误吞鱼刺等尖锐异物,或过量使用刺激性泻药,均可能机械性损伤直肠。患者需及时去除异物,必要时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黏膜修复剂。
5、免疫因素
自身免疫异常可能诱发直肠局部炎症反应,如白塞病累及肠道时可能出现直肠溃疡。此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、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调节药物。
日常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保持肛周清洁。若出现持续便血、腹痛加重或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,通过肠镜、粪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,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或抗生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