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通常无法完全根治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,减少复发。该病属于慢性、复发性皮肤炎症,其病程受多种因素影响,需长期管理。
湿疹的发病机制涉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、免疫异常反应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。遗传因素导致部分人群存在特应性体质,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缺陷使屏障功能减弱,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。免疫系统异常表现为Th2细胞因子过度活化,引发炎症介质释放,导致瘙痒和皮损。环境因素如尘螨、花粉等过敏原接触,或温度湿度变化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。
病程中患者可能经历急性期渗出、亚急性期结痂、慢性期苔藓化等不同阶段。急性期以红斑、丘疹伴剧烈瘙痒为特征,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和色素沉着。约60%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缓解,但成人发病者往往病程迁延。反复搔抓可能继发细菌感染,出现脓疱或淋巴结肿大。
日常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,避免羊毛等刺激性面料接触皮肤。沐浴水温控制在32-37℃,使用无皂基清洁剂,浴后3分钟内涂抹足量保湿剂。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,常见如鸡蛋、牛奶、海鲜等。病情加重时需及时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,切勿自行长期使用强效激素类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