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疸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和黏膜黄染,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、皮肤瘙痒等表现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。常见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1、皮肤黏膜黄染
黄疸最显著的特征是皮肤和巩膜(眼白)发黄,通常首先出现在巩膜,随后扩散至全身皮肤。黄染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,轻者可能仅肉眼可见,严重者皮肤呈橙黄色或暗黄色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表现为面部和躯干轻度黄染。
2、尿液和粪便颜色改变
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导致尿液颜色加深,呈现深黄色或浓茶色。若存在胆汁排泄障碍(如胆道梗阻),粪便可能变为陶土样浅灰色,这与肠道缺乏胆红素转化有关。
3、消化系统症状
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、腹胀等表现,尤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引起的黄疸中更为明显。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腹泻,粪便含有未消化的脂肪颗粒。
4、皮肤瘙痒
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常伴全身皮肤顽固性瘙痒,夜间加重。这是由于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,严重时影响睡眠质量,甚至出现抓痕和皮肤破损。
5、原发疾病相关症状
溶血性黄疸可能出现发热、腰背痛及酱油色尿;病毒性肝炎常伴乏力、肝区疼痛;胆道结石或肿瘤可能引发右上腹绞痛、体重下降;肝硬化患者可见蜘蛛痣、腹水等体征。
出现黄疸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、腹部超声、血常规等项目,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。日常需避免饮酒、高脂饮食,注意观察症状变化,切勿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