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崎病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、皮肤黏膜改变、手足硬性水肿、淋巴结肿大以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等。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,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病变,需尽早识别。
1、持续发热
川崎病患儿通常会出现39℃以上的高热,且抗生素治疗无效,发热可持续5天以上。这是该病最早出现的症状,约95%的病例以此为首发表现。
2、皮肤黏膜改变
发病后2-3天会出现多形性皮疹,多见于躯干和四肢,呈红斑样或斑丘疹样。口腔黏膜可见草莓舌、口唇皲裂,咽部明显充血,这些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。
3、手足硬性水肿
急性期手掌和足底出现弥漫性红斑,伴硬性肿胀,疼痛明显。恢复期特征性表现为指(趾)端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,此现象多出现在病程第2-3周。
4、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
约70%病例出现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,直径多超过1.5cm,触痛明显但表面不红,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结构异常。这是诊断标准中的重要体征之一。
5、心血管系统异常
部分患儿在发病1-3周后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,表现为心音异常、心电图改变。这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,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。
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5天,并伴有上述两项以上症状时,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。建议立即至儿科或心血管专科就诊,及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治疗。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,监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,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出入量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