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底肌检查通常可以通过手法检查、仪器评估、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,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。不同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,需根据个体需求选择。
1、手法检查
医生会将手指放入阴道或直肠内,通过触诊评估盆底肌的张力、收缩力及是否存在疼痛或松弛。检查时,医生会要求患者配合进行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的动作,观察肌肉的协调性和耐力。这种方法简单直观,常用于初步筛查或产后评估。
2、仪器评估
常用设备包括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和压力探头。检查时,医生将探头置入阴道内,通过传感器记录肌肉收缩时的电信号或压力变化,形成数据报告。这种方式可量化肌力水平,帮助判断肌纤维类型(Ⅰ型或Ⅱ型),适用于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。
3、影像学检查
超声检查通过经会阴或经阴道探头观察盆底结构,动态评估咳嗽、用力时器官脱垂情况。磁共振成像(MRI)能清晰显示盆底肌肉、韧带的三维形态,适用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。这两种方法无创且分辨率高,但费用相对较高。
进行盆底肌检查前需排空膀胱,避开月经期。检查后若发现肌力减退、高张力或器官脱垂等问题,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凯格尔训练、电刺激治疗或手术干预。日常避免久站、久坐及重体力劳动,有助于维持盆底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