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如何降低偏高的白蛋白

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白蛋白偏高可能是由脱水、感染、慢性肝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等原因引起,需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。一般可通过补液、抗感染治疗、保肝药物、化疗等方式进行改善,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。

1、补液

若因腹泻、呕吐或饮水不足导致脱水,血液浓缩会引起白蛋白浓度升高。此时需增加饮水量,严重时可遵医嘱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、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补充体液,纠正脱水后白蛋白水平可逐渐恢复。

2、抗感染治疗

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炎症反应,导致白蛋白合成异常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,或利巴韦林片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,待炎症消退后指标可能下降。

3、保肝药物

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等肝病可能导致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紊乱。此时需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、水飞蓟素胶囊等药物保护肝细胞,必要时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减轻肝脏炎症,改善肝功能。

4、化疗

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异常浆细胞增殖,可能引起球蛋白异常增高,导致白蛋白相对升高。通常需采用注射用硼替佐米、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药物进行化疗,抑制恶性细胞生长。

日常需注意保持清淡饮食,避免过量摄入鸡蛋、牛奶等高蛋白食物。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,若白蛋白持续偏高且伴随乏力、水肿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血液科或肝病科,完善血常规、肝功能、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