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酸痛可以通过休息调整、冷敷或热敷、药物缓解、按摩拉伸以及就医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。一般建议根据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1、休息调整
肌肉酸痛多与过度运动、乳酸堆积有关,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充分休息,避免肌肉持续受力加重损伤。建议卧床休息24-48小时,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。
2、冷敷或热敷
急性期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冷敷,每次15-20分钟,每日3-4次,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。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,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僵硬。
3、药物缓解
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、布洛芬胶囊、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,或外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、吲哚美辛巴布膏等外用制剂。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肉松弛剂。
4、按摩拉伸
慢性劳损引起的酸痛可采用筋膜枪深层按摩,配合静态拉伸运动。建议每天进行20分钟股四头肌、腓肠肌等肌群的拉伸训练,注意控制力度避免二次损伤。
5、就医治疗
若伴随肌无力、尿色改变或持续1周未缓解,需及时就诊排除横纹肌溶解等严重情况。医生可能进行肌酸激酶检测,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或血液净化治疗。
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放松,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。建议每周保持3-4次规律锻炼,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。若出现持续性酸痛或伴随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,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