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拔罐放血疗法利弊有哪些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拔罐放血疗法是中医疗法的一种,具有促进血液循环、缓解疼痛、调节免疫等作用,但也可能引起皮肤损伤、感染风险或体质不适等弊端。其效果和安全性需结合个人体质及操作规范性综合评估。

1、促进血液循环

拔罐产生的负压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,加速血液流动,促进代谢废物排出。中医理论认为其能活血化瘀,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肩颈酸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现代研究显示,适度拔罐可暂时增加局部血流量约40%-60%。

2、缓解疼痛

该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传导,促进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分泌。临床常用于缓解肌肉劳损、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慢性疼痛,短期有效率可达60%-70%,但长期疗效仍需配合其他治疗。

3、调节免疫

放血疗法可激活免疫系统,通过少量出血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。研究发现其能短暂提升白细胞活性,对反复感冒、慢性炎症等体质调节有一定辅助作用,但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支持。

4、皮肤损伤

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表皮破损、水疱或瘀斑,尤其留罐时间超过15分钟或负压过大时更易发生。约15%患者会出现轻度皮肤损伤,通常1-2周可自行恢复,但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。

5、感染风险

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放血后护理不当,可能引发毛囊炎、蜂窝织炎等感染。数据显示不规范操作的感染发生率约为3%-5%,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,严重者可能形成脓肿。

进行此类疗法前,建议到正规中医机构评估体质,凝血功能障碍、皮肤溃烂、孕妇及严重贫血者禁用。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,若出现持续疼痛、发热等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。需注意此类疗法不能替代疾病的标准治疗,急重症患者应优先选择现代医学手段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