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后身体常出现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等症状,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。
1、鼻塞
鼻黏膜受病毒刺激发生充血肿胀,导致鼻腔通气不畅,部分患者伴随嗅觉减退。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,若持续超过1周需排查过敏性鼻炎。
2、流涕
炎症反应促使鼻腔腺体分泌增多,初期为清水样涕,后期可能转为黏稠脓涕。建议避免用力擤鼻,防止引发中耳炎。
3、咽痛
病毒侵袭咽喉部黏膜引发红肿疼痛,吞咽时症状加剧,常伴有干痒感。含服薄荷含片可暂时缓解,但需注意区分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扁桃体炎。
4、咳嗽
气道受炎性分泌物刺激产生防御性反射,初期多为干咳,后期可能出现咳痰。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湿润气道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5、发热
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,通常为38℃左右低热。若体温超过39℃或持续3天未退,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可能。
感冒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,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。出现呼吸急促、胸痛、意识模糊等表现时,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。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,特别是儿童应避免使用含可待因的镇咳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