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BV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英文缩写,属于嗜肝DNA病毒科,主要感染肝脏并引发炎症反应。这种病毒可通过血液、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,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,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。
HBV的病毒结构包含表面抗原、核心抗原等成分,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这些抗原产生相应抗体。临床诊断通常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、e抗原及病毒DNA载量来判断感染状态。慢性感染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情况,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。目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,但彻底清除病毒仍较为困难。
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,尤其是新生儿及高危人群。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针具、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,进行纹身、穿耳洞等操作时需选择正规机构。若存在肝功能异常或病毒活跃复制,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,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和随访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