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什么是位置性眩晕

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位置性眩晕通常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,是一种由头部位置变化引起的短暂性眩晕。其典型表现为头部转动或体位改变时突然出现旋转感,可能伴随恶心、眼球震颤等症状,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。

1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
位置性眩晕主要与内耳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有关。耳石颗粒因头部外伤、老化或内耳疾病脱离原位,当头部位置改变时,这些颗粒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毛细胞,引发错误的平衡信号传递至大脑,从而产生眩晕感。部分患者可能与骨质疏松、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相关。

2、典型症状表现

患者在躺下、起床、翻身或仰头时突发强烈旋转性眩晕,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,常伴有水平或旋转性眼震。症状具有重复性,即相同体位可再次诱发,但无听力障碍或意识丧失。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、心悸等。

3、诊断与治疗方法

确诊需通过Dix-Hallpike试验等位置诱发试验。首选治疗为耳石复位术,医生通过Epley或Semont手法使耳石归位,约80%患者经1-2次复位即可缓解。顽固性病例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、地西泮等药物改善前庭功能,极少数需行半规管阻塞术。康复期建议进行Brandt-Daroff习服训练。

日常应避免快速改变体位,起床时遵循"三个30秒"原则。眩晕发作期间需防止跌倒,选择低枕卧位休息。若频繁发作或伴头痛、听力异常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进行前庭功能检查,排除中枢性眩晕可能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,不可自行服用止晕药物掩盖病情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