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质性疾病是指机体器官或组织存在明确结构性改变的疾病,通常伴随细胞损伤、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。常见的器质性疾病包括炎症、损伤、肿瘤、血管病变以及退行性变等类型。
1、炎症
细菌性肺炎、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属于典型炎症性器质病变。这类疾病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等典型炎症反应,显微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。需通过病原体检测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。
2、损伤
包括机械性创伤如骨折、烧伤以及化学性损伤等。这类病变会引起组织结构断裂或坏死,例如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挫裂伤,X线或CT检查能清晰显示骨质连续性中断等改变。
3、肿瘤
良恶性肿瘤均属于器质性病变,如肺癌在CT影像中可见肺部占位性病变,病理检查能观察到异常细胞增殖。恶性肿瘤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特征,可通过PET-CT等检查评估病变范围。
4、血管病变
脑梗死、心肌梗死等因血管阻塞导致组织缺血坏死。这类疾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组织密度改变,如脑CT可见低密度梗死灶,冠状动脉造影能显示血管狭窄程度。
5、退行性变
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可见β-淀粉样蛋白沉积,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出现磨损退化。这类疾病多与年龄增长相关,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软骨厚度减少等结构性改变。
当出现持续发热、器官功能障碍或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时,应及时进行血液检测、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检。明确诊断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,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。日常应注意避免外伤、控制慢性病,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