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,从而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坏死,医学上称为压力性溃疡。其形成通常与压力因素、局部潮湿以及患者自身营养状况有关,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人群。
1、形成原因
褥疮主要由于身体局部持续受压,影响血液供应,导致组织缺血缺氧。长期不改变体位、摩擦力或剪切力作用于皮肤、出汗或大小便失禁造成的潮湿环境都会加速皮肤损伤。营养不良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发生风险。
2、常见症状
初期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发红、温度升高,按压后红斑不消退。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表皮水疱、浅层溃疡,严重时可深达肌肉或骨骼,创面伴有黄色坏死组织或黑色焦痂,易继发细菌感染并散发异味。
3、易发部位
好发于骨突部位且缺乏脂肪保护的区域。平躺时骶尾部、肩胛骨、足跟最易受累,侧卧时髋部、膝关节内外侧受压明显,坐位时坐骨结节处皮肤承受压力最大。脊髓损伤患者还可能发生在肘部、枕后等特殊受力点。
对于长期卧床者,建议每2小时协助翻身并检查皮肤,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。若出现皮肤破损或渗液,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,切勿自行涂抹药膏以免加重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