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为什么会出现梦游症

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梦游症可能与遗传因素、神经发育不成熟、心理因素以及癫痫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原因有关,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。该现象常见于儿童,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消失,若频繁发作需警惕病理性因素。

1、遗传因素

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,研究表明特定基因如HLA-DQB1可能与睡眠障碍相关。这类人群在受到环境刺激时更易出现夜间异常行为,表现为无意识的行走或复杂动作,清醒后无法回忆。对于此类情况,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片、氯硝西泮片、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改善睡眠质量。

2、神经发育不成熟

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大脑皮层抑制功能较弱,在深睡眠阶段可能出现运动系统异常激活。此类梦游多发生在入睡后2-3小时,发作时眼神呆滞但能避开障碍物,通常青春期后自然缓解,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。

3、心理因素

长期精神压力、焦虑情绪或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干扰睡眠节律,导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。此类患者常伴有入睡困难、多梦等症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塞平片、阿米替林片、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。

4、癫痫

颞叶癫痫发作时可出现自动症行为,表现为夜间无目的游走,常伴随口部咀嚼动作或肢体抽搐。脑电图检查显示异常放电,需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、卡马西平片、苯妥英钠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,避免发作时发生意外伤害。

5、睡眠呼吸暂停

严重鼾症患者因反复缺氧导致睡眠结构紊乱,可能诱发觉醒障碍。这类患者白天存在明显嗜睡症状,可通过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改善通气功能,必要时进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外科干预。

若梦游发作频率每月超过2次或伴随暴力行为,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睡眠医学中心。完善多导睡眠监测、头颅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病因,夜间做好环境安全防护可降低受伤风险。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