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不洁饮食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传播。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以及排出黏液脓血便,严重时可伴随发热、脱水等症状。
痢疾的病原体为志贺菌,该菌分为四个群,其中福氏志贺菌和宋内氏志贺菌是我国常见的致病类型。当细菌侵入肠道后,会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,引发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,导致肠道吸收功能异常。急性痢疾起病急骤,若未规范治疗可能转为慢性,出现持续腹泻、营养不良等情况。儿童及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弱,易并发中毒性痢疾,表现为高热、意识障碍甚至休克。
预防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,饮用煮沸后的水。患病期间应补充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,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、阿奇霉素等抗生素。出现持续高热、血便量多或精神萎靡等症状时,应及时前往感染科就诊。需特别注意儿童患者可能因频繁腹泻导致代谢性酸中毒,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