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后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保持针孔清洁、避免剧烈运动、注意保暖等,需结合个人情况适当调整。针灸后身体较为敏感,需做好护理以促进恢复,并预防不良反应。
1、保持针孔清洁
针灸结束后,皮肤表面可能残留微小针孔。建议在24小时内避免针孔部位接触污水、汗液或污染物,防止细菌感染。若局部出现轻微红肿,可用碘伏棉签轻柔消毒。避免用手搔抓或挤压针孔,以免加重刺激。
2、避免剧烈运动
针灸后气血运行加快,此时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,可能引发针孔渗血或皮下瘀斑。建议治疗后静卧休息30分钟,24小时内减少重体力劳动。适当散步等轻度活动可促进经络畅通,但需控制运动时长。
3、注意保暖
针灸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,需特别注意颈肩、腰腹及四肢关节的保暖。避免直接吹冷风或接触冷水,外出时可佩戴围巾、护腰等防护用品。夏季治疗需避开空调冷风直吹,防止寒邪入侵引发肌肉僵硬。
针灸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。若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。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,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