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、药物治疗、免疫治疗、急救措施以及监测随访等。患者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,避免病情加重。
1、避免过敏原
食物过敏患者需明确过敏原并严格避免摄入。日常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,避免食用含过敏原成分的食物。在外就餐时提前告知厨师过敏情况,防止交叉接触。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者,母亲也需规避相关致敏食物。
2、药物治疗
急性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片、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皮肤瘙痒、荨麻疹等症状。严重者可短期应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。伴发哮喘时需配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。
3、免疫治疗
针对花生、牛奶等特定食物过敏原,可考虑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口服免疫治疗。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摄入量,帮助患者建立免疫耐受,但存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风险,需严格评估适应症。
4、急救措施
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笔,同时保持气道通畅并紧急送医。患者日常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,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救操作方法。
5、监测随访
建议每6-12个月复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,监测过敏状态变化。儿童患者需定期进行食物激发试验,评估过敏耐受情况。日常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发现潜在致敏食物。
食物过敏患者应重视早期识别过敏症状,首次出现唇部肿胀、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时需立即就医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,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。对于婴幼儿及多重过敏体质者,建议在营养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饮食计划,保证营养均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