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T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,全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,主要用于评估眼底结构及病变。其原理类似于超声波,但利用的是光波而非声波,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组织的细微变化。
1、检查原理
OCT通过近红外光对眼部组织进行横断面扫描,利用不同组织对光的反射差异构建二维或三维图像。这种技术能达到微米级分辨率,可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、黄斑区结构等,对早期青光眼和黄斑病变的识别具有重要价值。
2、应用范围
该检查在黄斑裂孔、黄斑前膜、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视网膜疾病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对青光眼患者可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,辅助病情监测。在高度近视并发症、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中也能提供重要诊断依据。
3、检查流程
检查时患者将下巴置于仪器托架,注视固定光标,仪器通过瞳孔进行快速扫描。整个过程无接触、无痛感,约5-10分钟即可完成。散瞳后检查能获得更清晰的图像,但部分新型设备无需散瞳即可操作。
出现视物变形、中心暗点或不明原因视力下降时,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。医生会根据眼底状况、视力变化等临床表现,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行OCT检查。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师解读,并与其他眼科检查相互印证,才能准确指导治疗方案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