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患高血压不属于正常现象,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。若血压持续偏高,可能与遗传、肥胖或疾病因素有关,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原因。
青少年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。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与遗传、饮食高盐高脂、缺乏运动及超重等因素相关,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多在体检时发现。继发性高血压则多由肾脏疾病、内分泌异常或心血管结构问题引起,例如肾动脉狭窄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,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视力模糊等伴随症状。
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,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,部分患者的血压可逐渐恢复。若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,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,如控制肾病患者蛋白尿、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等。血压持续升高时,医生可能会开具氨氯地平片、依那普利片或美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干预。
家长应定期监测青少年的血压变化,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,保证每日不少于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。若发现血压测量值超过130/80mmHg,建议到心血管专科就诊,通过血液检查、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病因,切勿自行使用降压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