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

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能与生理因素、药物影响、感染性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原因有关,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。该指标偏低通常没有直接的临床意义,但长期或显著降低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

1、生理因素

剧烈运动、过度劳累、严重应激状态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短暂性降低。这种生理性波动一般不会伴随其他异常症状,通常在充分休息后1-2天内可自行恢复,无需特殊治疗。

2、药物影响

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片、醋酸泼尼松片、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,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。此外,部分抗生素和化疗药物也可能产生影响。这类药物引起的指标变化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。

3、严重感染

急性重症感染如脓毒症、伤寒、中毒性休克等疾病状态下,机体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时,可能伴随嗜酸性粒细胞降低。此时常伴有高热、寒战、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,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、阿奇霉素片等抗感染药物治疗。

4、内分泌疾病

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(库欣综合征)或垂体功能异常时,体内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,可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生成。这种情况需要完善皮质醇节律、ACTH兴奋试验等检查,确诊后可选用甲吡酮片、酮康唑片、米托坦片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
当血常规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偏低时,建议复查血常规排除检验误差。若伴有发热、体重下降或其他系统症状,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、内分泌功能评估等进一步检查。日常应注意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,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