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调整作息、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,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程度进行选择。
1、调整作息
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,建议每天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,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。睡前1小时应减少使用电子设备,保持卧室光线昏暗、温度适宜。适当进行瑜伽、冥想等放松训练,有助于缓解躯体紧张感。
2、心理治疗
认知行为疗法是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手段,通过纠正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,减少卧床时的焦虑情绪。治疗周期通常为6-8周,需配合睡眠日记等工具监测睡眠质量。对于创伤事件引发的失眠,可联合正念减压疗法进行干预。
3、药物治疗
短期失眠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、唑吡坦片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,这类药物依赖性较低。中重度失眠可能需要曲唑酮、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。所有安眠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,连续使用不宜超过4周。
4、物理治疗
重复经颅磁刺激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睡眠结构,每周3次、持续4周为常规疗程。光照疗法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,每天早晨接受30分钟10000勒克斯强光照射。生物反馈训练能帮助患者掌握自主神经调控技巧。
5、中医治疗
在辨证论治基础上,酸枣仁汤适用于心肝血虚型失眠,黄连阿胶汤常用于阴虚火旺证。针灸选取神门、内关、安眠等穴位,配合耳穴压豆疗法。需注意中药方剂需由执业中医师开具,避免自行配伍用药。
存在持续失眠超过3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障碍时,建议到睡眠医学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。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,切忌自行增减药物剂量。建立睡眠卫生习惯需长期坚持,约60%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可在3个月内显著改善睡眠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