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孕期间容易发生贫血,可能与血容量增加、铁需求增多、叶酸摄入不足、维生素B12缺乏以及某些疾病因素有关。建议孕妇通过产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,及时干预。
1、血容量增加
怀孕后孕妇血容量会逐渐增加约45%,但红细胞生成速度相对较慢,导致血液稀释,血红蛋白浓度降低。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贫血,通常无需特殊治疗,分娩后可逐渐恢复。
2、铁需求增多
胎儿生长发育和胎盘形成需要大量铁元素,孕妇每日需铁量从孕前的20mg增至30mg。若饮食中红肉、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摄入不足,或存在孕吐影响营养吸收,易导致缺铁性贫血,表现为乏力、头晕等症状。此时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、富马酸亚铁胶囊或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补铁剂。
3、叶酸摄入不足
孕早期胎儿神经管发育需要大量叶酸,若孕妇未及时补充或存在偏食情况,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。建议日常食用菠菜、西兰花等绿叶蔬菜,必要时服用叶酸片。
孕妇出现面色苍白、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。日常需保证均衡饮食,定期监测血常规,避免饮用浓茶影响铁吸收。补铁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黑便现象,属正常药物反应无需过度担忧,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补充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