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心理因素、躯体疾病、药物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病理性原因有关,建议及时明确诱因。长期失眠容易导致精神疲惫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,需积极干预。
1、生理性原因
环境改变、噪音干扰、强光刺激等生理性因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,导致入睡困难或易醒。此类情况一般通过改善睡眠环境,如使用遮光窗帘、耳塞等,可逐渐缓解。
2、心理因素
焦虑症、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常伴随持续性的情绪异常,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活跃。建议通过认知行为治疗、正念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,必要时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、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。
3、躯体疾病
哮喘、心力衰竭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可能引发夜间呼吸困难,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代谢亢进,类风湿关节炎引发的慢性疼痛等均可干扰睡眠。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,如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,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疼痛。
4、药物因素
服用糖皮质激素、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可能出现失眠副作用。长期使用安眠药后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失眠。此类情况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,避免自行增减药量。
5、不良生活习惯
夜间过量饮用咖啡、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,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蓝光刺激,以及作息不规律造成的生物钟紊乱都可能影响睡眠。建议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,睡前两小时避免接触电子屏幕,适当进行舒缓运动改善睡眠质量。
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后失眠仍持续超过一个月,或伴随日间功能受损,建议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。完善多导睡眠监测、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等检查,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考虑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等镇静催眠药物,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防止药物依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