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眦是中医对人体眼部结构的描述,通常指眼睑边缘的毗邻部位。根据具体位置不同,可分为内眦和外眦两种类型,分别与脏腑经络存在特定联系。
1、内眦
位于上下眼睑的鼻侧连接处,即靠近鼻梁的眼角位置。此处皮肤较薄,分布有泪小管开口,是泪液排泄系统的起始端。在中医理论中,内眦与心脏相关联,部分心血管异常可能在此处出现血络形态改变。
2、外眦
位于上下眼睑的颞侧连接处,即靠近太阳穴的眼角位置。此处皮肤含有较多皮脂腺,易形成油脂分泌物。中医认为外眦对应小肠经,其色泽变化可能反映消化吸收功能的异常状态。
这两个特殊解剖部位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。临床观察发现,内眦红肿多与心火上炎有关,而外眦干涩常提示津液代谢失衡。日常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,避免用手揉搓,发现异常分泌物或持续充血时应及时就医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