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疗法一般包括热敷、红外线疗法、超声波疗法等方式,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、促进血液循环等。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,并注意操作规范。
1、热敷
热敷是最常见的物理热疗方式,常用热水袋、热毛巾或暖贴等工具。通过局部加温可促进血管扩张,加速局部血液循环,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、关节僵硬等问题。使用时需控制温度在40-45℃,时间不超过20分钟,避免皮肤烫伤。
2、红外线疗法
利用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辐射穿透皮肤表层,直接作用于深层组织。这种疗法能促进组织代谢,缓解慢性炎症,常用于腰肌劳损、关节炎等慢性疼痛管理。治疗时需佩戴护目镜,照射距离保持在30-50厘米,单次治疗时间约15-30分钟。
3、超声波疗法
通过高频声波产生的热效应作用于人体组织,可穿透至肌肉层甚至骨骼。适用于肩周炎、肌腱炎等深层组织病变,能改善组织弹性并促进修复。操作时需配合耦合剂,采用移动法避免局部过热,治疗强度通常控制在0.5-1.5W/cm²。
进行热疗前需确认无急性炎症、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损。糖尿病等感觉神经异常患者需严格控制温度,避免低温烫伤。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或皮肤红肿,应立即停止并就医检查。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宜的热疗方案。